直擊雷
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
雷電感應
雷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它可能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
雷電波侵入
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
雷擊電磁脈沖
作為干擾源的直接雷擊和附近雷擊所引起的效應。絕大多數是通過連接導體的干擾,如雷電流或部分雷電流、被雷電擊中的裝置的電位升高以及磁輻射干擾。
等電位連接
將分開的裝置諸導電物體用等電位連接導體或電涌保護器連接起來以減小雷電流在它們之間產生的電位差。
雷雨云的形成
人們通常把發(fā)生閃電的云稱為雷雨云,其實有幾種云都與閃電有關,如層積云、雨層云、積云、積雨云,最重要的則是積雨云,一般專業(yè)書中講的雷雨云就是指積雨云。
云的形成過程是空氣中的水汽經由各種原因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tài)而發(fā)生凝結的過程。使空氣中水汽達到飽和是形成云的一個必要條件,其主要方式有:
(1) 水汽含量不變,空氣降溫冷卻;
(2) 溫度不變,增加水汽含量;
(3) 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溫度。
但對云的形成來說,降溫過程是最主要的過程。而降溫冷卻過程中又以上升運動而引起的降溫冷卻作用最為普遍。
積雨云就是一種在強烈垂直對流過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陽的輻射熱量遠大于空氣層,所以白天地面溫度升高較多,夏日這種升溫更為明顯,所以近地面的大氣的溫度由于熱傳導和熱輻射也跟著升高,氣體溫度升高必然膨脹,密度減小,壓強也隨著降低,根據力學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氣層密度相對說來就較大,就要下沉。熱氣流在上升過程中膨脹降壓,同時與高空低溫空氣進行熱交換,于是上升氣團中的水汽凝結而出現霧滴,就形成了云。在強對流過程中,云中的霧滴進一步降溫,變成過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隨高度逐漸增多。在凍結高度(-10攝氏度),由于過冷水大量凍結而釋放潛熱,使云頂突然向上發(fā)展,達到對流層頂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鋪展,形成云砧,是積雨云的顯著特征。
積雨云形成過程中,在大氣電場以及溫差起電效應、破碎起電效應的同時作用下,正負電荷分別在云的不同部位積聚。當電荷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在云與云之間或云與地之間發(fā)生放電,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閃電"。
雷電以其巨大的破壞力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慘重的災難,尤其是近幾年來,雷電災害頻繁發(fā)生,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危害日趨嚴重。我們應當加強防雷意識,與氣象部門積極合作,做好預防工作,將雷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當人類社會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后,雷災出現的特點與以往有極大的不同,可以概括為:
(1)受災面大大擴大,從電力、建筑這兩個傳統領域擴展到幾乎所有行業(yè),特點是與高新技術關系最密切的領域,如航天航空、國防、郵電通信、計算機、電子工業(yè)、石油化工、金融證券等;
(2)從二維空間入侵變?yōu)槿S空間入侵。從閃電直擊和過電壓波沿線傳輸變?yōu)榭臻g閃電的脈沖電磁場從三維空間入侵到任何角落,無空不入地造成災害,因而防雷工程已從防直擊雷、感應雷進入防雷電電磁脈沖(LEMP)。前面是指雷電的受災行業(yè)面擴大了,這兒指雷電災害的空間范圍擴大了。例如二000年七月二十五日14點40分左右,一次閃電造成漕寶路桂菁路附近二家單位同時受到雷災,而不是以往的一次閃電只是一個建筑物受損。
(3)雷災的經濟損失和危害程度大大增加了,它襲擊的對象本身的直接經濟損失有時并不太大,而由此產生的間接經濟損失和影響就難以估計。例如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凌晨2點,某尋呼臺遭受雷擊,導致該臺中斷尋呼數小時,其直接損失是有限的,但間接損失將大大超過直接損失。
(4)產生上述特點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關鍵性的特點是雷災的主要對象已集中在微電子器件設備上。雷電的本身并沒有變,而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狀況變了。微電子技術的應用滲透到各種生產和生活領域,微電子器件極端靈敏這一特點很容易受到無孔不入的LEMP的作用,造成微電子設備的失控或者損壞。為此,當今時代的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復雜性大大增加了,雷電的防御已從直擊雷防護到系統防護,我們必須站到歷史時代的新高度來認識和研究現代防雷技術,提高人類對雷災防御的綜合能力。